環境監測行業發展分析來源:admin 發布日期:2020-08-07 瀏覽量:
環境監測是環境保護的重要基礎,是環境管理的基本手段,環境保護最基本的話語權來自于監測。監測數據的科學、準確、及時、可靠關系到整個環境監測甚至環境保護工作的成敗。環境監測可以及時、準確、全面對環境信息進行監控,并對環境質量進行把握、評估以及預測等。環境監測是提高環境質量,解決環境問題的重要手段。
我國加大對于環境問題重視度,國家環境監測機制逐漸完善。從整體來看,由于我國環境監測時間相對較短,盡管近些年已經取得階段性成果,但與其他發達國家相比還有很大差距。面對不斷升級的環境問題,我國必須合理認識自身環境監測方面的發展現狀,全面剖析其中存在的諸多問題,進而更好地完成環境管理與規劃工作。
綜上,隨著政府和企業將越來越重視環保監測和檢測領域,未來環境監測行業比重將保持上升趨勢。環境監測行業市場飽和度較低。
環境監測產業鏈主要分為上游硬件、軟件、檢測試劑,中游監測儀器、監測系統,下游儀器維護、設備運營。上游產業基本由外資企業占領,中端市場主要由上市企業如雪迪龍、先河環保、中環裝備、聚光科技、天瑞儀器等占據,下游主要為第三方環境服務企業。
但從2018年的企業發展、并購等情況來看,行業內的領軍企業都在向產業鏈上下游拓展,致力于成為涵蓋軟件、硬件、集成、運營維護的生態環境監測綜合服務商。根據監測對象的不同,環境監測可以分為水質監測、煙氣監測、噪聲監測、生物監測、輻射監測等。
中共中央、國務院發布《關于全面加強生態環境保護堅決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的意見》,是2020年之前我國打贏藍天保衛戰,打好碧水、凈土保衛戰的戰略詳圖。環境監測是環境管理和科學決策的重要基礎,是評價考核各級政府改善環境質量、治理環境污染成效的重要依據。
2018年,監測設備的發展,在價格更低、易于維護、運行穩定、適應惡劣環境等基礎上,已經向自動化、智能化和網絡化方向發展。環境監測網絡,從省級到地級,逐步到縣級覆蓋;監測領域,從空氣、水向土壤傾斜;同時由較窄領域監測向全方位領域監測的方向發展,監測指標不斷增加;監測空間不斷擴大,從地面向空中和地下延伸,由單純的地面環境監測向與遙感環境監測相結合的方向發展。
從2019年起,生態環境部開啟第二輪環保督察,新一輪督察風暴大大刺激環境監測設備以及運維市場的需求,助力環境監測行業迎來發展的黃金時期。環境監測設備一般具有較高的技術性、復雜性,對企業的研發能力要求極高,需要投入巨大的財力。同時,產品研發周期長,環境監測企業必須具有超前行業意識,能夠在行業細分板塊爆發期來臨前完成設備的研發。分散的下游市場和較高的技術壁壘,決定了環境監測行業的競爭格局以多數小型企業為主。
在“十三五”期間,中游的監測儀器、監測系統以及下游的運營維護更具有投資價值,國內環境監測企業約200家,大多數為小型企業。小型企業不具備研發能力,只能憑借特定產品或服務實現差異化生存。
現代生態網絡體系構建將成為新熱點,綜合開展地下水監測、海洋監測、農村監測、溫室氣體監測網絡建設;實現全國統一的大氣和水環境自動檢測數據聯網,大氣超級站、衛星遙感等特征性監測數據聯網,構建統一的國家生態環境監測大數據管理平臺。持續推進環境遙感與地面生態環境監測已成為生態環境部的工作重點,未來將建立基本覆蓋全國重要生態功能區的生態地面監測站點,加強環境衛星監測及航空遙感監測能力建設,逐步構建天地一體化的國家生態環境監測網絡。
推薦新聞Recommended news
聯系方式Contact
咨詢熱線:027-59223306
手機:15871815200
聯系人:申經理
郵箱:zddhjdz@163.com
地址:武漢市東湖高新區佛祖嶺一路19號中國地質大學科技園2棟802室